热点新闻
接好测绘科技创新接力棒,他在深空逐梦 | 敢闯会创 强国有我
2024-11-16 14:48  浏览:2358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筹货展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筹货展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他们有的直面挑战,冲击科技前沿;有的扎根基层,守护群众健康;有的一丝不苟,服务生产一线……他们的青春,因创新而更加闪耀。“敢闯会创,强国有我”专栏,今天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武汉大学2021级本科生、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道行星迹”团队负责人卢润松的故事——


敢闯会创

卢润松这样说

科研不能止步于实验室。即使在纸面上将误差计算得再精细,如果无法应用到探测器上也毫无意义。

每一次的失败与挫折,教会我们科研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在无数次崩溃中重新站起。

今天的星空依旧浩瀚,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跟教育小微一起来听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道行星迹”团队负责人卢润松的讲述——

我从小生长在“星星的故乡”宁夏,夜晚的星空总是璀璨夺目,让我心中充满了对宇宙的无尽好奇与憧憬。2007年,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首次实现月球探测,这一壮举深深震撼了当时年幼的我,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竟然能够如此接近那片星空。从那时起,我心里埋下了深空探测的种子。

进入武汉大学后,得益于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本科生科研的重视,我可以在大一就加入鄢建国教授团队深入学习定轨知识。当我第一次在电脑上绘制出小行星轨道图的那一刻,我真切地觉得我离星空更近了一步。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科研不能止步于实验室。即使在纸面上将误差计算得再精细,如果无法应用到探测器上也毫无意义。在这样的思考下,老师鼓励我们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得益于学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支持和资源,我们在创新转化实践的过程中少走了不少弯路,目标也逐渐从追求纸面数据精度转向服务实际航天任务。


备赛的日子,注定是一场精神与意志的双重考验。记得在团队攻关小行星模型的关键时期,我和队友周家庆连续半个多月日夜奋战攻克算法精度,一次次报错,让我愤怒到几乎想要卸载编程软件,而这么刻骨铭心的时刻,却是我们创新路上微小的一环,但也正是每一次的失败与挫折,磨砺了我们的心志,教会我们科研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在无数次崩溃中重新站起。

但最艰难的时刻,教授们和院士们总在我们背后,默默支持着我们。有一次,我们去请教李德仁院士,他谆谆叮嘱:“测绘工作要让国家和人民看得清地球,也要看得到深空。”临走时,李院士还不忘把从国外带回的巧克力塞给我们。他那温暖的笑容和深情的鼓励,至今铭刻在心。正是这些来自前辈的关怀与无私的帮助,支撑我们走过了一个又一个难捱的夜晚。


在202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回信,提到“胸怀‘国之大者’,接续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勇攀科学高峰”,我们深感肩上的责任与荣光。这份嘱托,宛如黑夜中的灯塔,坚定了我们前行的方向。

国创赛全国总决赛结束的那一刻,我们长久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却又感到意犹未尽。就在这时,我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大赛参赛学生的回信。他说:“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这简短而深情的语句,仿佛注入了无尽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明白,这不仅仅是鼓励,更是时代对我们的期盼。那晚,我久久不能入睡,心中重现了小时候那片璀璨的星河,那时的梦想早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芽。如今,随着中国一次次成功发射火箭和卫星,这梦想早已扎根,充满生机。今天的星空依旧浩瀚,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未来,我将继续在实验室深造,追求更精确的轨道算法突破。在导师和院士们的指导下,我们团队将把目光从小行星逐步扩展到火星、木星,奋力实现技术飞跃,紧跟《2024—2050年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步伐,不辜负总书记和老一辈科学家的期望,在科学精神的引领下,为建设航天强国不懈奋斗!

设计 |旭柠

敢闯会创 强国有我

更多教育信息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发布人:0f42****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